介质密度传感器测量偏差会导致料位与介质质量(质量 = 密度 × 体积)计算失真,影响物料衡算准确性,校准需结合标准密度介质,修复需确保传感器检测密度,保障关联计算可靠。从影响来看,首先是质量计算偏差,传感器正常时通过密度数据与料位计算介质质量(如储罐内介质质量 = 密度 × 储罐截面积 × 料位),偏差会导致质量计算值与实际值差异显著(如实际密度 1000kg/m3,测量 950kg/m3,10m 料位的质量偏差达 5%),无法满足生产中原料消耗统计、产品计量等需求,可能导致贸易结算纠纷(如外销产品因质量偏差引发索赔)。其次是料位检测间接误差,介质密度变化会影响雷达波传播速度,传感器偏差使料位计无法补偿该影响,导致料位检测误差叠加(如密度偏差 10%,料位误差增加 ±0.3%),降低检测精度。此外,工艺控制紊乱,若基于密度 - 料位关联数据调整生产工艺(如根据密度变化调整进料配比),偏差会导致工艺参数偏离设定值(如原料配比失衡),影响产品质量,产生不合格产品。校准与修复步骤如下:检测密度偏差,准备多种已知标准密度的介质(如纯水 1000kg/m3、柴油 850kg/m3、盐水 1200kg/m3),将传感器浸入介质中,记录测量值与标准值对比,正常偏差应≤±2kg/m3,超过 ±5kg/m3 判定故障。排查故障原因,检查传感器:是否存在表面污染(如附着介质残渣影响检测),用清洁传感器探头